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年政协经济界委员的住地都是财经类媒体的主战场,往年是在西四环之外的京丰宾馆,今年在北京西站附近的铁道大厦。

刚得知今年经济界在铁道大厦时,我还雀跃了一番,因为不用再横穿北京城从东四环之外跑去遥远的西四环了,但当两会真正开始后才发现,铁道大厦对于我们这些“无证”记者来说真是噩梦。

京丰宾馆虽然远,但进去还比较方便,在门口的传达室跟提前约好的委员房间打个电话,委员同意后就能填个会客单进去,之后就比较自由了,可以去旁听小组讨论,可以在各层楼之间走动,还可以按照房间门上的委员名字对号入座直接去采访。

但铁道大厦却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必须要求委员亲自来大门口的传达室接。这就比较为难了,你想想,记者约委员采访,是谁有求于谁,怎么好意思开口说“只有您亲自到门口来接一趟我才能采访您”呢?

于是,几位“蹲”铁道大厦的记者每天都要想“下次还能劳哪位委员的大驾?”“每位委员最高限额能带几个人进去?”幸好没有最高限额,刚开始尝试3人,有一回居然是5个人一起进去的~~

几天下来,跟传达室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也混了个脸熟,晚上走的时候会跟我们说“明天见”。

在传达室等候的时间,听来一些有趣的事情:

——某部部长的秘书,晚上8点多来给领导送当天的重要工作文件,到传达室,无奈给领导打电话说:“我进不去,麻烦您出来接一趟?”领导想着反正是出来一趟,不如就在门口处理完让秘书会去得了。

——也是某部部长秘书,领导在央视接受采访,派秘书来参加翌日新闻发布会的协调会,但领导不在房间呀,谁来接呢?住地新闻组、警卫组……折腾了二十分钟才算进去,不过,领导秘书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站在那里始终很平静,只是领了会客单、被告知要先把身份证“留下”时,说了一句“这是违法的”。

——还是某领导秘书,听口音应该是来自地方省,拎着圣女果等水果来到传达室,说“昨晚领导生病,留在宾馆照顾领导,想把昨天的会客单改成今天的”。传达室人员秉公办事地说:“没办法,只能委员来接。”正在此时,委员开门进来,传达室人员立马嗓音提高八度、热情地说:“委员您好,马上给您办,马上给您办!”

不过,作为无证跑两会的记者,进入宾馆才是第一关。进去之后,还要随时小心别被查到“送出来”,有一回我无奈只好溜进洗手间躲避,还是被执着等在门口的保安人员“送出去了”。在忙碌的那几天里,得空交流各自的“遭遇”成为一件很快乐的事,成为忙碌之余的一种消遣。

其实,写下这些不是为了发牢骚,也不只是因为有趣。突然想,两会代表和委员中不知道有没有记者的代表,我指的不是某些报社的领导,而是真正代表一线记者的人。如果有的话,不知道能否提个建议,为了更好地维持会场秩序,同时为了尽可能满足采访需求,能否在每个会场之外设“直播室”,让记者们不进会场也能通过视频听到讨论。

话题:



0

推荐

霍侃

霍侃

14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关注货币政策、银行、政府债务等。宏观视角,“微”观经济:试图从毛细血管的微观层面感知中国经济冷暖,把握政策脉搏,拼接宏观图景。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