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两天体会到多出去走走还是很有好处的,看到很多,想到很多,更理性地认识真实地社会,而不是永远生活在象牙塔中。

今天跟松树、阿姨和妹妹一起去天安门广场,这是每一位第一次来北京的人、尤其是父母那一辈必去的地方,因为天安门是他们想象、向往了几十年的圣地。

广场、西单、王府井依然游人如织,形形色色的人,再次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两端的差异颇大的人群。

从前门下车往天安门走,在老北京车站附近看到一位坐在地上的小女孩,用白色粉笔写了一地的字,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仔细看来,原来是在讲述自己自幼患小儿麻痹的不幸。阿姨和妹妹很惊讶也很怜悯,松树以他一贯的非主流态度说:“又是一位职业乞丐。”

向前走了一会,又看到了同一字体的粉笔字,内容也大抵相同,我终于同意松树的观点了,说:“看来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地下通道里,又遇到了盖着被子乞讨的小女孩、老人,和弹者吉他的年轻人,所有人都在拥挤的人流中慢慢蠕动,别人的苦难与伤痛只是别人的而已。在这个社会中,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比这些乞丐强不了多少。

阿姨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纪念堂,可惜今天不能进去参观,她说:“毛主席去世都30多年了啊。”我在脑子里做了简单的加减法,果然是!松树说:“妈妈,您还记得这么清楚。”阿姨说:“是啊,毛主席去世时你表哥差四天满月,现在他都30多岁了,可不就30多年了。”我心中暗暗感叹,像我这样上太多学的人心中的历史只是历史教科书上的文字,而阿姨心中的历史则是自己亲历的事情,这就是明间的历史吧。

终于到了天安门前,阿姨说:“不像电视上看到的那么高啊。”我想,都是摄像机的仰角欺骗了荧屏前的老百姓。只好解释说:“可能因为我们离得太近了。”

到了端门前,阿姨听说门票要好几十,说什么都不肯进去了,说:“有啥看头,电视上不是什么都能看到嘛。”我说:“进去看看吧,您难得来一次北京。”阿姨说:“那也不进去,电视上都看过了,我以后还经常来呢。”我们几个再三劝说都不行,最后只好离开去王府井了。

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北京、天安门对于像阿姨这样的普通农民到底意味着什么?故宫的门票在他们看来确实太贵了,这几十块钱可能够他们花好久了。但他们还是向往,哪怕只是在广场走一走,远远地看一看,拍一张以拥挤的天安门为背景的照片也就很满足了。

天安门、王府井是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社会分化和差异的地方,而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也就是努力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过得更好一些。

话题:



0

推荐

霍侃

霍侃

14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关注货币政策、银行、政府债务等。宏观视角,“微”观经济:试图从毛细血管的微观层面感知中国经济冷暖,把握政策脉搏,拼接宏观图景。

文章